請說明造成臭氧層枯竭的原因 &臭氧層枯竭對人類有何影響&保護 - 社會議題
By Noah
at 2006-12-26T00:00
at 2006-12-26T00:00
Table of Contents
請說明造成臭氧層枯竭的原因 &臭氧層枯竭對人類有何影響&保護臭氧層的方法有哪些?
簡介簡介短短ㄉ就好短短ㄉ就好
簡介簡介短短ㄉ就好短短ㄉ就好
Tags:
社會議題
All Comments
By Sarah
at 2006-12-28T13:56
at 2006-12-28T13:56
人類大量使用含氟氯碳化物的物品,使得空氣中的氟氯碳化物濃度增加,造成臭氧層稀薄,甚至產生破洞。
問題影響、結果:
臭氧能吸收波長230至350 的紫外線,當平流層的臭氧減
少後,將有更多危害生物的 UV-B射線到達地表,失去臭氧層
的保護,將使地球生物圈暴露於更多的輻射線下,
這可能會造成:
(A) 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罹患率增加;動物免疫系統受抑制,造成身體對傳染疾病及其他的癌症更為敏感;植物生長遲滯、農作物減產。
(B) 減少水面浮游植物產量,破壞水中食物網結構,減少
人類海鮮產量。
(C) 森林生產力嚴重下降,許多數種對UV-B射線敏感,可能減少二氧化碳的吸收加速全球暖化現象,破壤自然生態的平衡改變氣候、造成溫室效應,間接造成海平面上升。
(D) 物質破壞及劣化,塑膠、橡膠製品加速老化。
(E) 臭氧破壞,全球暖化及酸沉降間交互影響效應。
By Mary
at 2006-12-30T02:06
at 2006-12-30T02:06
早在1974年,兩位美國科學家提出理論說明,此系列的化學合成物質叫做氟氯碳化合物,簡稱氯氟碳化物,由於其化學性質相當穩定,所以其分子要上升到平流層才會分解,此時CFCs中所含氯會被釋出,而破壞臭氧。氯氟碳化物自l970年開始大量生產及使用,1986年全球氯氟碳化物消費量達113萬公噸。其中約有70%的量,會排放至大氣中,氯氟碳化物化性安定,生命期長達數十年至百年之久,因此會在大會中不斷累積,最後上升至平流層。在這裡受到紫外線照射而 分解產生氯原子與臭氧反應,使臭氧分解消失。一個氯原子在失去活性以前,足以破壞一萬個臭氧分子,因此對臭氧層造成莫大的威脅。
地球上有一層保護膜,存在於包圍在地球的大氣中,就是臭氧層,臭氧層會將紫外線擋在地球外面,保護地球上的生物不會受到傷害。人類製造了大量會破壞臭氧層的物質,是地球南北極的臭氧層受到破壞。由於臭氧能吸收波長230至350 (埃)的紫外線,失去臭氧層的保護,將使地球生物圈暴露於更多的輻射線下,這可能會造成:
1.破壞包括DNA在內的生物分子,增加人類罹患皮膚癌、白內障的機率。
2.動物免疫系統受抑制。
3.植物生長遲滯、農作物減產。
4.破壤自然生態的平衡。
5.改變氣候、造成溫室效應,間接造成海平面上升。
防制之道
雖然臭氧洞出現的地方是在遙遠的南極,但其實世界各地大氣中的臭氧都已日漸稀薄。從皮膚癌到汽車冷媒,臭氧洞不再只是科學家的研究對象,或是報紙上的新聞事件,而是與每個人都有切身關係的環保課題!只要你我留意生活中的細微末節,即可為地球奉獻一點心力。
*不購買以氟氯碳化物發泡劑所製成的紙和塑膠產品。
*不用聚苯乙烯泡沫膠製品,包括泡沫填充劑和冷藏箱。
*汽車空調洩漏時應先修理好,再填冷媒,以免氟氯碳化物洩漏空氣中。
*不使用以氟氯碳化物為動力的噴霧式產品,改採分噴霧式包裝產品。
*不購買以氟溴烷當推進器的滅火器。
*不使用保力龍和泡棉,因為其原料含氟氯碳化物,而且使用完 後,其廢棄物是永久的公害。
By Mia
at 2006-12-30T17:18
at 2006-12-30T17:18
大氣層的臭氧主要以紫外線打擊雙原子的氧氣,把它分為兩個原子,然後每個原子和沒有分裂的O2合併成臭氧。臭氧分子不穩定,紫外線照射之後又分為氧氣分子O2和氧原子,形成一個繼續的過程臭氧氧氣循環,如此產生臭氧層。
目錄
臭氧層破壞
地球各地臭氧層密度大不相同,在赤道附近最厚,兩極變薄。北半球的臭氧層厚度每年減少4%。現在大約4.6%的地球表面沒有臭氧層,這些地方成為臭氧層空洞,大多在兩極之上。
氟里昂破壞觀點
有些學者認為:
臭氧層在氯原子,氟原子和溴原子附近會被毀壞。這些元素含在很穩定的氟氯烴(CF2Cl2,如氟里昂,和一種很常用的汽油添加劑)中。這些氣體分子升到統溫層,在紫外線照射之後,分解成各種單元素氣體,破壞臭氧。這些氣體比空氣重,最終會降落到地球表面,和有機物質反應之後被吸收。但是在統溫層已經破壞了很多臭氧。氯氣破壞性最大,可以破壞它十萬倍的臭氧。
1973年,美國化學家馬利奧莫利納首次提出氟里昂對臭氧層有影響。氟里昂是一種氟氯烴,在冰箱和空調器中已經做了20多年的製冷劑。但是當時沒有學者測試臭氧層厚度,也沒有多少臭氧層研究,各國政府沒有在意。
臭氧層空洞是在做南極研究時逐步發現。這些研究在地面和空中一起測量,由各國合作測量。最著名的是1987年代表19個組織和四個國家,在智利的蓬塔阿雷納斯,進行的一項大規模研究,即機載南極臭氧實驗。這項實驗表明1987年臭氧洞大小達到歷史最大,引起科學界和政界的注意。
同時持氟里昂破臭氧層觀點的學者認為,南極上空之所以會出現臭氧層空洞是因為當地的極度寒冷所至。他們認為雲層中粒子無論屬何性質,由什麼構成,當其表面溫度低於-73攝氏度時,任何形式存在的氯轉都會發生轉變為活性氯的化學反應。當南極洲處於暖季(11月~3月)時,南極上空臭氧層中的氯化合物只受到太陽紫外線輻射的影響,分解緩慢。但當進入酷寒的冬季(4~10月),其氣溫可達-88.3攝氏度,雲層中冰冷的粒子此時便成了釋放活性氯的化學反應的催化劑,這就更大破壞了南極上空臭氧,因此出現臭氧層空洞。
太陽風及地球磁場觀點
現在有科學家認為臭氧層的變化並非全是人類活動的結果。太陽射線的影響也許是現在臭氧層分佈狀況的根源。而具體到不同地區會有不同的影響。
積極方面
在赤道地區,太陽輻射將平流層之上的氧原子激活,產生臭氧。根據這個理論,太陽輻射強的時候,臭氧會增加,而統計數據證實了這一點。由於在赤道上磁力線方向於大氣層方向平行,所以這裡的輻射實際上較兩極地區要小。
消極方面
在地球的兩極地區由於地球磁場彎曲,太陽風的高能粒子(以裸露的氫原子核為主)會沿磁力線集中到兩極,衝擊臭氧,並使其結合為水。這個理論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兩極地區出現嚴重的臭氧層空洞。而且也可以解釋,在冬季空洞的面積更大,因為冬季地球距離太陽更近,受到的輻射更強。而地球磁場減弱的觀點也可以解釋現在的臭氧層受到的破壞更嚴重。
衝突
以上爭議的觀點僅在提出臭氧層空洞的一個成因,並不能推翻氯作為臭氧層的分解催化劑的結論。可以說兩類觀點的衝突僅存在於哪個理論的更因素更大,更主要。
臭氧層保護
1978年1月23日,瑞典取締可能破壞臭氧層的濕劑噴灌。
1987年,美國和聯合國許多成員簽署了1996年停止生產CFC的國際公約,《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
1999年12月3日《蒙特婁議定書》北京修正案通過。中國訂法,要在2010年停止使用各種受控物質。
2003年8月2日,科學家宣佈臭氧層破壞速度可能減慢,停止生產CFC生效。三顆衛星和三個地面測試站都認為臭氧層破壞速度在近十年來減慢很多。
Related Posts
毛孔粗大、粉刺、面皰、痘疤都來了~請幫幫我
By Ingrid
at 2006-12-26T00:00
at 2006-12-26T00:00
是油性肌膚~所以我一直很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
也很重視身體的清潔
因為開始準備考大學了
比過去晚睡~都是十二點才上床
有關地熱發電的一些問題
By Emily
at 2006-12-26T00:00
at 2006-12-26T00:00
2.清水發電廠何時成立 何時停用 停用原因
3.土場發電廠何時成立 何時停用 停用原因
4.發電原理
6.地熱發電優缺�� ...
懂躁鬱症或憂鬱症的大大請進,幫我一起分析狀況
By Suhail Hany
at 2006-12-26T00:00
at 2006-12-26T00:00
豆豆該怎麼讓他消掉呢?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6-12-26T00:00
at 2006-12-26T00:00
自然報告(布袋蓮)
By Olivia
at 2006-12-26T00:00
at 2006-12-26T00:00
拜託誰能幫我
給40點
已更新項目:
內容要多 多 多 大約5張A4
2 個已更新項目:
1月前要
3 個已更�� ...